打新基金收益率不断下降 吸引力也逐渐下降
意思是: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。
原文: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
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
译文:
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。老师,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、教授学业、解答疑难问题的。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,谁能没有疑惑?有了疑惑,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,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,就最终不能理解了。
生在我前面,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,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;生在我后面,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,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。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,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?因此,无论地位高低贵贱,无论年纪大小,道理存在的地方,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。
出处:《昌黎先生集》——唐·韩愈
扩展资料
创作背景
《师说》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(801—802),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。贞元十七年(801),辞退徐州官职,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,经过两次赴京调选,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。
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、改革文坛,以实现其报国之志。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,却发现科场黑暗,朝政腐败,吏制弊端重重,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,因而放松学业;当时的上层社会,看不起教书之人。
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,又“羞于为师”的观念,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。作者对此痛心疾首,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,以澄清人们在“求师”和“为师”上的模糊认识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师说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
猜你喜欢
-
江西省省会是哪个市(江西省省会是那个城市)
2022-08-26 -
王韵婵现状(王韵婵现在怎么样了)
2022-08-26 -
hello歌词(阿黛尔的)
2022-08-26 -
乌克兰是北约成员国吗
2022-08-26 -
中国人民解放军誓词(军人誓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誓词是什么)
2022-08-26 -
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排名(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排名榜)
2022-08-26 -
罗士信大战李元霸(隋唐演义中罗士信vs李元霸谁会嬴.)
2022-08-26 -
5月28是什么星座(5月28是什么星座的)
2022-08-26 -
去哪里旅游好(去哪里旅游比较好)
2022-08-26 -
火影忍者禁处(火影禁处)
2022-08-26 -
为什么陕西人恨河南人(陕西人和河南人有矛盾)
2022-08-26 -
中央宣传部部长(宣传部部长是什么级别)
2022-08-26 -
以公司名义什么意思(购房知识什么是以公司名义购房)
2022-08-26 -
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图解(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图)
2022-08-26 -
如何写小说赚钱(怎么写小说挣钱)
2022-08-26